废物利用 - 科技小发明 - 小制作 - 手工制作
科技创新:释放第一生产力的能量
翻开历史的画卷,时间退回到上世纪40年代末,中国数批技术人员奔赴美国,向这个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电力技术。1949年后,这些专家纷纷投身于新中国电力事业,贡献所学。
60年,一晃而过。2009年7月,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来华访问时,来到中国国家电网公司,当他详细了解到特高压输电工程的情况后,不无震惊地表示,“我们非常羡慕这个工程。”
中美之间的一去一来,印证了中国电力工业科技的腾飞。透过这番变化,我们注意到,科技进步始终是电力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保障,这既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普遍原则,也符合电力工业自身特有的规律。
在新时代的征程上,成立于2002年的国家电网公司,秉承优良传统,肩扛创新大旗,引领中国电力工业的进步,其凝练形成的“一流四大”科技发展战略,则推动着中国电力工业不断释放出巨大能量。
突破难点
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
2006年4月19日,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参观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成果展览。在国家电网公司展区,可控串补装置示范电网等模型灯光闪烁,展示着多项节电节能的先进技术和产品,温家宝驻足详细察看。
当听到国家电网公司正在研制1000千伏特高压技术时,温家宝频频点头:“我们这么大的国家,用电量很大,应该采用和研发先进的技术。”
“我们的设施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,电网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!拥有自主科技创新能力,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,抢占世界电网发展的制高点!”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书记、总经理刘振亚的话语掷地有声。
有这样一个故事:几年前,国家电网公司下属科研机构一行人到国外大公司考察,但在参观过程中,该公司唯独不让他们参观大功率电子实验室,后经多方交涉,该公司最终允许3位中方代表在实验室全部断电的情况下参观10分钟。跨国公司严密的技术封锁,对考察团的国家电网人触动很大。
现实情况是:我国用电需求日益递增,而电网结构则相对薄弱,部分设备陈旧、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。要保障电网安全,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刻不容缓!
当意识到自己肩头沉甸甸的责任,一场自主创新的热潮在国家电网公司轰轰烈烈地掀起……特高压成为其中最闪亮的标志。
特高压,作为一项全面创新的工程,世界上既没有可以直接应用的标准,也没有全面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可供借鉴,更没有商业化供货的特高压设备。挑战前所未有!
然而,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推动跨部门、跨行业联合攻关,调动国内外70余家单位、上万名科技人员共同参与特高压关键技术研究,经过数年艰苦努力,高质量地完成了特高压交流科研课题118项,取得近400项创新成果,一大批原创性成果居世界领先地位,有力地支撑了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顺利建设和安全